HOME

  • (一)標題:第二屆百大青年農民-
    用最安心的有機蔬果來表達對家人的愛-劉威佑
     
    (二)引言:
    透過祖父留下的土地,種出能帶給家人最安心的食材,並想到女兒一出生便能吃到爸爸用心種出來的有機蔬菜,有了無限的動力可以堅持下去,決定全心經營現有的有機農場-鮮一有機農場。
     
    (三)內文:
    1.背景故事:
    威佑是傳統客家庄的農家子弟,從小便跟著父親在田裡打滾,基本上想的到能吃的苦,大部分都嚐過,像是寒流來的冬天清晨,別人還躲在被窩裡熟睡的時候,已經穿著短到不行的短褲,踩在放滿冰水的水稻田裡,準備翻土,嫩嫩的小腳丫子踩下去的當下,瞬間清醒,牙齒都會不自覺地顫抖。
    從小到大都沒離開過農業這個產業,一直以來都是按照父親的經驗與方法來耕作(慣行),基本上,就是看到病蟲害就噴藥,傻傻地是什麼蟲、什麼病都不知道,哪支農藥有效就用它,肥料不是39號就是43號複合肥,因此,他除了拿鋤頭跟開農機具的功夫了得之外,對於農業的專業知識,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,換句話說,也就是術科滿分而學科的部分是零分,所以,對那時的他而言,耕田只是課餘練身體的勞動工作而已,並沒有真正依賴農業收入來生活。
     
    2.為何投入農業?(小故事)為何參與百大遴選?
    大學畢業後,覺得農業投資報酬率實在是太低了,做很多事都是沒有收入,像是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除草,或是插秧後的補秧苗,為了補田角頭補上一整天,賺的錢可能沒有當工程師時半天的薪水,但是父親卻堅持每件事一定都要做好做滿,父親說:做什麼就得要像什麼,身為一個農夫,一粒米飯都應該去努力攢回來,當時威佑非常不能認同父親的想法,所以當農夫不是他願意投入的一個選項。
    直到後來的金融海嘯,科技業走下坡,紛紛放起了無薪假,威佑當時也是無薪假的受害者之一,放假時,父親建議把家中地瓜載至市場銷售,以補足家中開銷,結果不賣則已,一賣驚人!假日市場兩天的營收,超過工程師半個月的薪水,讓威佑對返鄉從農又再度燃起了希望,最後由於食安風暴的影響與對祖父留下這片土地的愛,也希望能帶給家人最安心的食材,因此決定全心經營現有的有機農場-鮮一有機農場,並想到女兒一出生便能吃到爸爸用心種出來的有機蔬菜,整個人就感覺到非常非常的開心,有了無限的動力可以堅持下去。
    直到傳承接手後,他希望將原本的慣行稻作變為設施有機蔬菜與有機地瓜,這時碰到了諸多的瓶頸,像是資金不足、設施有機栽培如何種植?病蟲害又該如何防治?種出來的農產品能夠賣給誰?生產面積太小,養不起員工...等等,因此,不論田間大小事都是自己來,一天睡不到3個小時也做不完,再加上生產設備的不足,無法達到機械化生產並有效率的工作。
     
    3.改良場陪伴2年做了哪些事情?
    回鄉從農之際,參與百大的遴選,就是想透過政府的這項政策,來協助他突破從農瓶頸,選上百大後,委請葳隆農業計畫黃兆隆執行長擔任專任的陪伴師,並與本場李寶煌助理研究員組成診斷小組,帶領他解決各項困境。歷經24個月的輔導,從生產到銷售端,得到最完善的幫助,使得威佑的經營計畫,能穩健踏實地進行,陪伴師黃兆隆每月一次的定期輔導,提供肥培、病蟲害管理到通路銷售的建議,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經驗,持續提升產品品質,現在已建立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,突飛猛進的進步,從原本的一無所知,到現在可以提供有志從農的人農業上的建議;資金方面與生產設備方面,也因為加入百大的這項政策馬上就獲得了專案貸款的資金幫助。在輔導期間也通過「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」有機農糧產品的驗證。藉由兩年的百大青農輔導計畫,威佑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青年農民,相互切錯交流後,擴大了自己的視野,目前也是桃園市青年農民聯誼會270餘人中的副會長。經過2年的發展,威佑生產技術更加進步、農產品品質也提升許多,自從選上百大之後,也很順利的於民國105年開始從事有機蔬菜的生產與營養午餐的供應,並調整通路結構及產品銷售結構,藉此提升農場的競爭力。
     
    4.農場的改變及目前的特色產業?
    目前農場正名為"鮮一"有機農場,意喻為"新鮮第一、品質第一",在民國104年2月份通過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之認證通過,將農場內所有生產之農產品,均以有機栽培的方式來生產。
    鮮一有機農場擁有天然無毒的灌溉泉水與自然弱酸的黏性壤土,清淨美麗,土壤肥沃,水源乾淨無雜質,非常適合栽種清脆甘甜的時鮮蔬菜與口感鬆香的綿密地瓜,更適合種植冬瓜、南瓜、苦瓜、小黃瓜...等清甜瓜果。
    農場位於桃園市龍潭區,雖然距離龍潭市區不遠處,但是在前往農場的路上,必須通過一條悠靜的綠色隧道方可到達,彷彿是個隔絕於都市外的世外桃源,亦是咱龍潭人的後花園。
    亦配合桃園市農會與多間學校提倡食農教育的推廣,要讓現在的小朋友們,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怎麼樣辛苦耕耘而得來的,讓小朋友們懂得學會珍惜與感恩,知足與惜福。
     
    5.結語
    回到農村這麼多年來,也發現到農業沒想像中的簡單,是需要下功夫學習的。從前的人說,不讀書就回去種田;現在是不讀書是沒辦法種田的。雖然經歷或許不是十全十美,但這些都可以讓他在從農的旅途上增添色彩,並讓有機的觀念和做法傳承下去,讓土地擁有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     (地瓜酋長-劉威佑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    (陪伴師黃兆隆、青農劉威佑-收穫芋頭冬瓜)


    (右一葳隆農業計畫黃兆隆陪伴師、右二本場李助理研究員寶煌、右三青農劉威佑